时至今日,一定有很多人还依旧喜欢那两名少女乘着半履带摩托车,在战后的废土世界中旅行的故事。慵懒的千户、活泼的尤莉、简朴而又可爱的人物形象、带有公路片色彩的故事、还有雨中的那一首《雨だれの歌》(第五话ED)都可以成为让人着迷的理由。
“与绝望和睦相处”是我看完《少女终末旅行》后刻在脑子里的一句话。整个故事都围绕着“绝望”,从开始时的背景,故事的进展,到最后的结局。自这个废土世界被创造出以来,其中的人们就没有别的选择了。
解构
一切事物都死去,它们的意义都被消解。
我们身边有数不胜数的意义符号,例如“教堂”与“神圣”相勾连,哪怕你是个无神论者,教堂对你来说只是一座建筑,你也不会把教堂当作你家楼下的杂货铺,在里面闲庭信步。而很多意义符号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,就像有了宗教才有了教堂,科技进步了才有了象征着“工业文明”的工厂。
而意义符号的全盘销毁,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末路。
《少终》在世界观的设定上,就销毁了大量旧文明中的意义符号。最明显的是在第四话第二节“寺院”中,滑稽的石柱仿佛是对旧文明宗教的讽刺:即使在过去它让人联想到“神圣”,在一切都被摧毁的废土世界中,没有人信仰的宗教就没有价值,宗教的象征物也只是意义不明的石像而已,看起来甚至有点像千户。
如果细心一点,还可以从别处感知到这种“大销毁”,例如关乎战争的部分。在废土世界中,军装和武器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本的意义,也不需要发挥他们曾经的功能——军装只是蔽体的衣物,而或许尤莉会带着一杆步枪防身,但也到此为止,飞机、坦克、炸药都只是旧文明的遗物。再例如“住所”已经不再能是住所,因为只有不断旅行并搜集食物才能活下去(第五话第一节“住所”),与此同时,你甚至可以炸毁一栋楼,只是为了把它当作桥梁(第三话第一节“相遇”)。
在“大销毁”中,观众能清楚地知觉到:这个世界和曾经的文明是割裂的,幸存者们也只是人类终结后的苟延残喘。在这种割裂中,旧文明中生活的“意义”也被尽数否定——并没有什么可做的,也没有什么能做的。当然作者在开头给了我们一个目标:到达机械都市的最上层。但在漫画的结尾,这一“意义”也被作者否定掉,因为最上层只有一块陨石和积雪(漫画47话)。
至此,一个令人绝望的废土世界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,这是一个让人不知所措的世界:活着能做什么?或许只能看着死亡慢慢降临。那么为什么要活着?这便是绝望的开始。
重建
一切都重新开始。废土世界中的一切都获得新的意义。
可以在上面走的,就是路。不管是宽大的管道,还是被炸毁的楼房,千户和尤莉走过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。可以吃的,就是粮食。哪怕面前的一条鱼可能是世界上的最后一条鱼,尤莉眼里看到的依然是食物。
还有很多很有趣的场景,比如我们看到二人和石井把一块大的线轴当作餐桌吃饭(第六话第三节“起飞”),两个人把一段残破的水管当作浴缸泡澡(第二话第一节“浴池”),或者是第五话最后把头盔和空罐子放在滴落的雨水下,把它们变成了某种朴素的打击乐器(甚至是自动演奏)
这里的“重建”制造了又一种割裂:我们看到的是“日常”,是两位少女和现实世界中的人类相差无几的生活方式,她们甚至驾驶一辆半履带摩托车;但这种“日常”又是用“异常”的物件实现的,是在废土之上艰难度过的“日常”。于是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,这种日常或许也很快就要消亡。
在重建中也有没有被重建的部分。我们在故事中看到了些许她们与旧人类的联系,比如漫画43话中巨大的图书馆,或是技术水平远超现实人类,但却一眼就能认出的相机(第四话第一节“照片”)。一些饱含科技感的物件让观众理解了,造成这一切的是文明高度发达之后的一次“大筛选”,而这两位少女,是人类的延续,也是人类的尽头。
在这个重建后的世界中也净是绝望的事情,但即使是最后的人类,也要生活。与生活的方式一道,少女们生活的意义也在慢慢重建。与金泽和石井的两次相遇,便是通过他人探索自己生活方式的过程。这一过程也流露着忧郁的气息,一个人绘制着没有人会看的地图,另一个人制造着飞不起来的飞机,给人一种“活着就是徒劳地追求”的感受。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想:即使是徒劳也依然要追求,似乎突然就积极了起来。
我不确定作者的意图究竟如何,据说つくみず老师曾经也有忧郁症,可能悲观的想法或多或少渗透进了漫画中。整个世界的“重建”并没有抵消掉原本的那种不知所措,反而让观众们更意识到:这就是终末了,没有人能逃脱了。
活下去
“活着就是螺旋”,只要前进就好了。
尤莉的一句名(迷)言“活着就是螺旋”或许打动了不少人(第八话第二节“螺旋”)。在巨大的螺旋塔中,半履带摩托车只是转着圈圈,只是一直在重复。人生或许也是一直在重复,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,只是一个个日常的拼接。但又因为要去往上层,只能一直前进,只要活着就不能回头。
漫画也以这种“单行道”的感觉收了尾。44话,半履带摩托车坏了,二人用它泡了一次澡,收拾行囊继续前进;45话,为了减轻负重,千户和尤莉扔掉了枪、烧掉了书;46话,水喝完了,食物也快没有了,换来的是最终话“终末”中,她们来到上层,却发现一无所有。
“终末”即是绝望,但在最后一话中,她们说出了“活着真是太好了”这句话,在我印象中或许是第一次。
画风粗犷的繁星,看起来并不柔软的积雪,但是是长途跋涉后久违的休憩。可能是在一切希望与意义都被消解了的终末之时,她们终于把目光放在了当下的生活上。这副画面几乎是否定了在此之前描绘了四十余话的,那令人绝望的废土世界,与令人绝望的日常生活,整个《少终》的故事的价值,也便体现在这否定中。
活着真的很平凡,或许也充满了痛苦的事情,或者是绝望的未来,但即使如此依然要活下去。我感觉这幅画面是充满了希望的,因为只要还在生活中,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。伴随着“终末”的是隐藏了四十多话的,对人生意义探求后得到的答案:
活下去,并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东西。
“与绝望和睦相处”,直到最后一刻。
所以最终我也愿意把《少终》定位为一部“治愈系”的作品,可能这个世界是绝望的、可能故事的悲剧结局是残忍的,但我相信大多数的观众和读者,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