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年前,大概是高一寒假,爷爷离世,我感到巨大的空虚和无所适从,然后选择冷漠地看着大人们忙前忙后,窝在自己房间,躺在床上看了两天的网络小说。当然,第三天的葬礼我还是正常出席的。
但此后每每看到别人在亲人离世时的痛哭流涕,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铁石心肠,内里少了点什么。
九年前,大概是高三,晚上到家,母亲告诉我父亲出意外,腿部骨折,已经住院,让我在家用功看书。她前脚离家,我后脚就跑去了网吧,然后被抓。
高考前夕的晚餐时,父母对我温声细语,生怕我压力巨大,我却内心有愧,失声泪下。不过那时的心情,如今也已经忘了大半了。
将这两件脑海中无法忘却的私人往事公之于众,也远比我想象中更痛苦。
现在的我明白,自己当时主要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复杂的感情,更不知道责任和义务的真正意义,我一直都在逃避。也因此,EVA是我心目中永远的第一神作。
两年前,因为家庭矛盾(具体就不讲了),奶奶无处可去,我回去把她带到自己工作的城市,在自己的出租屋,一边工作,一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,直到十天后事件平息,又把奶奶送回家。
中间的七年,无非是在迷茫中度过大学,又在进入社会后无所适从,之后选择了每天写日记自我剖析,不知不觉就写了三百多篇,接近二十万字。
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,走过过度苛责、自我贬低的岔路,也犯过想得太多、做得太少的错误,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难度,渐渐从暗无天日中,找到了前进的方向。人与自我黑暗面的战斗永无止境,哪怕一直磕磕绊绊,也不能放弃,时间久了,总会变好的,仅此而已。
也因为经常和内心龌龊的想法对话,所以每次看到网上一个人犯了错,其他人就巴不得他死的趋势,经常会想,原来不是圣人的只有我自己。
回到鲁迪身上,我可以理解他的心态,又因为是男性,还是个LSP,所以对他的好色行为喜闻乐见。脑内YY其实无所谓,谁都会有点,但实际出手的好色桥段还是希望稍微收敛一下。
而且,知行合一太难了,想到、做到、偶尔做到、经常做到、一直能做到,每个阶段都不是三两天就能转变的,人耗费一生也很难改变根植于人性的劣根性,过度的压抑反而导致反弹,真正能做的是正视缺点,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动画中的鲁迪,确实在第一话结尾说出了想要认真生活的口号,并在之后继续游戏人生。
但这就像我们在年初时立下的年度目标,就像办了三年健身卡却只去了三周,只是间歇性踌躇满志,什么是认真生活,如何面对生活,鲁迪可能要用一生才能找到答案,这也是作者想要探寻的答案。
事实上,直到死亡都无法完全改正那些自我厌恶的缺点,才是最正常不过的现实,也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,并在此基础上战斗。
但是我写这些经历和感悟又有什么用呢,能让人们多一些相互理解吗?人的悲欢并不相通。
当然了,讨厌鲁迪也是人之常情,说明我们的道德水平上去了,是好事,也是作者希望看到的。
最后,放一首从堕落期爬出去时,我很喜欢的纪伯伦的诗。
《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》
第一次,当它本可进取时,却故作谦卑;
第二次,当它在空虚时,用爱欲来填充;
第三次,在困难和容易之间,它选择了容易;
第四次,它犯了错,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;
第五次,它自由软弱,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;
第六次,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,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;
第七次,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,虽不甘心,却又畏首畏尾。
心中越缺少什么,就越想补充什么,这首诗在他人看来可能是鸡汤,但对当时的我而言,就是光亮。
这个回答有些倾向自述经历,主要是看到各种争议,权当提供一个视角,写点对成长变化的感悟。虽然个人因为共鸣并不讨厌鲁迪,但我也真心觉得讨厌鲁迪再正常不过,他的行为应该被自己和他人鄙夷,应该被引以为戒。
附上回答下面的一条回复,非常感谢能看到这样温暖的回复,后半段对于广泛传播的负面影响和在圈内共勉的思考非常独到。
漫评之后的碎碎念
正文中我分别就“异世界转生文火爆的原因”、“《无职转生》中描写鲁迪前世的意义及引发恶评的原因”、“《无职转生》人际关系的主题”、“动画和小说的区别及动画的综合评价”给出了自己的看法,并在最后回归《无职转生》的主题及现实意义。
不讲理不求人通过在《无职转生》中的自我暴露引起了读者共鸣,促使有着相似经历的我也在知乎回答中进行自我暴露。
自述经历、自我暴露,是博得好感、引发共情共鸣的有效手段,但这种打感情牌萌发的短暂感性,会影响理性的客观判断,所以我选择将这段回答放入这篇碎碎念,避免对漫评正文产生影响。
有过类似经历的我当然喜欢《无职转生》这样的作品,但不论是在正文中,还是此时此刻,对于《无职转生》引发的争议及差评,我都保持着本该如此,或者说,罪有应得的态度。
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态度,即使是不讲理不求人,对于这些谩骂也必然会欣然接受。因为在自我暴露之前,当事人可能已经对自己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审判。
再次回到《无职转生》身上。它毕竟诞生于网文,类似于国内的网络小说,在这样的土壤中,不可能开出娇艳的百合玫瑰,顶多从阴暗角落中长出几朵稍显刺眼的向日葵,《无职转生》就是其中的一朵。
受环境所限,《无职转生》就和鲁迪一样,有着太多的原罪:好色、猥琐、低俗、轻浮、充满恶趣味,是迎合作者和观众喜好的娱乐品。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缺点,应该被批判。
当它从墙角被拉出,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,就注定了需要承受更多的骂名。
但是,《无职转生》试图在娱乐中加入深刻,试图从黑暗中向阳光迈进的努力不应被忽视。它希望通过这个故事,带给处于低谷的人一丝力量,一些精神慰藉。
它确实做到了。
人常常因批判幡然醒悟,因善意获得动力,因恶意变得自暴自弃。
如果将《无职转生》最引以为傲的闪光点全盘否定,就相当于否定一个试图回头的浪子所做的全部善举,否定一个功过参半的人的全部功绩。
漫评原文。
以下为写下《无职转生》漫评之前,我在知乎的回答,原文地址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40034680/answer/1690191064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